MODE

新闻

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迭变的破浪之道

2021-04-19

上海——各色山海神兽幻化成恣意潮流的人物形象,从《山海经》中“走”出来,这是46日晚马克华菲在新天地的新品发布,由此拉开了2021秋冬上海时装周首秀帷幕。秀的最后设计师与模特身着“支持国货 支持中国”的白T恤鱼贯走出,黑暗的观众席上纷纷举起的手机光线下映照着口罩,构成一幅时代的独特场景。

 

与此同时,秀场之外数十个时尚贸易平台正在先后开启订货季,从MODE展、Ontimeshow到时堂等,共同持续打造亚洲最大服装服饰新品订货季,实现从创意到生意的商业变现。

 

 

48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启动的MODE展一早就迎来了久违的熙攘人流,“今天人真多啊,甚至比疫情前还多!”一位来自福建的买手被独立设计师品牌Minuitcode的展位吸引,她进来边试穿衣服边感慨。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2020年的全球疫情后率先重启线下运营,再到新一季迭变起航,上海时装周和背后的商贸体系正破浪走出一条拥有无限可能的道路。

 

革新与重建:时尚旧秩序与新方向

 

过去的一年是全球时装周的渡劫之年,由于疫情持续,甚至到刚过去的3月“时装周”季,它们依然没有恢复。322日开幕的首尔时装周依然以“非接触”方式举行,所有作品均线上展示。更早一些的东京时装周只有约一半品牌举行线下秀,实体活动的参与人数仅为疫情前的四分之一。而随着传统四大时装周于更早时候在巴黎落下帷幕,时装周体系难挡影响力剧减的“落寞”。一方面部分头部品牌正选择以疫情为契机重新评估大环境下品牌的展示与营销方式,甚至集体从时装周悄悄退出。另一方面更多品牌依然首选数字化线上展示方式而非线下实体发布。

 

得益于中国从疫情中的恢复速度,去年10月上海时装周即率先线下“重启”,实体秀与配套贸易活动全面恢复。再度开启的时装周在愈趋平稳的疫情态势下专业观众呈现出小小“井喷”,较早恢复运营的设计师品牌正迎来市场迅速回暖的红利。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设计师品牌Minuitcode与上海时装周渊源颇深,设计师王子夜曾经荣获2017秋冬上海时装周商业潜质奖。由于整体风格流畅自然,产品呈现出实穿性和优良的工艺品质,展会上吸引了不少买家。王子夜介绍,品牌创立于2012年,从2015年即开始参加MODE展至今,可以说品牌随着展会一起成长。目前品牌已与全国近40家买手店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年销售额稳定逐步增长。这次在有料Space展区,王子夜还携手可持续服饰全面解决方案提供者Le Dumco,推出了一款由环保定制面料设计制作的联名款夹克。相邻展位的羊绒设计师品牌BYARN,也正以柔软优雅无龄的产品设计风格引来众多买家。品牌主理人Sandra zhou表示,这是品牌第二次参加MODE展,参展可以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买手。目前品牌与40多家买手店合作,这些店铺分布在上海,北京,成都,南通、深圳,广州,西安等地。而展会第一天收获现场下订单以及后续意向客户不少。

 

对于更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MODE让他们在初创期就有可能被市场“看见”,寻找到自己的客户。由王晨光创立于16年的同名设计师品牌CHENGGUANG WANG以及周平思创立于17年的同名品牌pingsi zhou,都是创立之初就来上海时装周参展,此后一年两季从未缺席。通过MODE他们寻找到了海内外的买家,与多家买手店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期间也结识了诸多时尚编辑、造型师、模特等资源,为品牌推广及合作明星艺人做了铺垫,从而在品牌初创期实现了小微企业的生存与持续运转。

 

对于现阶段以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居多的时尚产业来说,它们自身是相对脆弱的。时尚创业的难点是如何在创意之上兼顾品牌成长性和持续性,其底层逻辑是制造业,还需兼顾设计、生产、供应链、渠道和营销,这些对于新创品牌尤其困难,需要外部资源和渠道的助力。扶持和帮助中小微服装企业也是疫情以后上海时装周的工作重点,时装周及其商贸平台发展已经逐年成熟,围绕上海时装周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更多中小微品牌能够依托这个平台,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资源。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疫情将整个时尚产业带到一个拐点,一度意味着旧体系的革新以及前路的不明。但经过一季的线下有序恢复后,本土创意品牌无疑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好。而时尚体系新的商业模式与解决方案也逐渐清晰:如何短期内降低风险、应对不确定性,长期着眼于整个价值链并追求有意义的变革、供应链重建与可持续性,正成为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方向。

 

反思与突破:可持续重建时尚供应链

 

本季MODE从场馆入口开始即被大量草坪、绿植覆盖,意图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不言自明,也表达出对生态可持续性的日趋重视。

 

去年金秋上海时装周率先恢复线下运营之时,即以“永续T台”为主题,更多聚焦时尚可持续发展。这次升级版的有料Space继续连接面料革新企业和科技公司等为设计师品牌赋能,携手8ON8PH5PRIVATE POLICYShie LyuSHUTING QIUSUSAN FANGuntitlabTM一众创意新生品牌以及再造衣银行和LANGER CHENN·C·S·H等环保品牌及创意组织,共同探索设计美学与碳中和环保理念的共生,寻找设计师品牌在可持续时尚供应链上的突破。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Kane Top勤拓集团是一家垂直整合的时尚集团,也是供应链革新企业,致力于打造智能数字化管理的绿色柔性服装供应链。作为服装供应链管理专家,勤拓集团多年来赋能国际设计师品牌,也对设计师品牌在设计、市场及供应链端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洞察入微。勤拓集团CEO尤红言直言,供应链合作对设计师品牌至关重要,他们也在甄选国内设计师品牌,考量品牌的成长性;设计师需要对产品有着清晰的市场规划,开发出既带有品牌独特DNA又兼顾商业性的标识性产品才能创造长续利润。希望能以他们合作国际品牌的经验,以绿色柔性供应链为核心,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z

 

面料创新机构Le Dumco异客除了带来再生、莱赛尔,海藻系列的多款可再生材料与服饰,向公众推广再生面料的应用之外,更有数款可持续概念联名定制款首次公开露面,包括携手独立设计师品牌MINNANHUIMinuitCode联合推出的融合了创意美学、穿着舒适性与环保理念的服装。当对可持续理念尚处懵懂阶段的买手或参观者触摸着一款由莱赛尔/羊毛/氨纶面料制作而成的简洁恤衫时,可能对再生面料的可穿性与舒适性才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张家港牧羊人展示了羊毛可回收项目,同一展位的青甲智能科技则开发了虚拟织布机系统,以此探索传统纺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联结,这一构想对未来纺织服装业的想象空间巨大。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可持续理念深入时尚领域已有时日,但市场不确定性、短期利益以及知识缺口一度阻碍了整个行业作出明智的决策,而公众意识的唤醒和认知度的提高同样需要时间。后疫情时代迎来契机,由于人类对健康危机以及所生存环境的反思,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道德消费”,期望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不要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但时尚转变的序幕才刚拉开,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时尚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暂行为,而是涉及到各种痛点的长期战略。只有更多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充分认识了可持续时尚的真正内涵,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积极参与其中时,时尚才能营造真正美好的未来。

 

挑战与机遇:消费方式的改变及找到那个市场

 

一场疫情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市场的两极化倾向。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年轻化趋势继续加强,而年轻消费者依赖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则直接提升了奢侈品牌线上渠道销售额的急剧增长。在现实生活和互联网思维的双重改造下,时尚消费主力军在消费市场分化出了泾渭分明的两极:一端是以性价比为核心的“成本定价”,也意味着“消费下沉”,在这里衣服的开支被削减到最低,时尚性与风格的重要性在下降,款式的普适性被放到最大。另一端则是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非成本定价”,也就是为偏好品牌溢价买单的奢侈品消费。

 

挑战之外机遇同样存在,虽然市场两端被传统奢侈品牌和低端品牌虎视眈眈,但设计师品牌与新兴品牌依然充满机会。从市场需求的“长尾效应”来说,主流市场之外是更多细分化的个性化市场,这部分市场累加起来会是很大的市场空间。年轻一代和不断增长的新中产群体对设计、个性和品质之间保持平衡的品牌有着强烈需求。更有逐渐成长起来以兴趣划圈的年轻人对本土设计师的支持,这些分属于各自小圈层,更注重“取悦”自己的年轻人,生活方式与消费偏好更趋精致、细分,由此不断催生出极具圈层文化潮流特征的新品牌。在MODE展会上随处可见穿梭其中的KOL博主,数字化社交媒体让品牌能够接触到更广泛、多样化的市场,也能以更灵活的方式变现。设计师王晨光谈到,其自有淘宝店铺,疫情期间偶然开始抖音分享,半年积累十余万粉丝(包括海外粉丝),数字化互动方式为小众品牌触达更多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买手店渠道的下沉也给了设计师品牌更多市场空间。MODE展会上不乏来自诸如山东菏泽、云南玉溪等四线城市的买家。作为MODE的老朋友Fusionco Showroom已是连续十季来参加展会,主理人谈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过多的品牌选择来说,反而忠诚度较高,消费实力也颇为可观。Fusionco Showroom多年来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业务模型与合作品牌,主理人谈到此次参加MODE带来10个设计师品牌,在产品选择上并未盲目追随当下市场热捧的潮流风格,而是聚焦回归衣服本身的可穿性和风格属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品质化和差异化选择。。同样连续出现在MODE上十季的Showroom YA则不断拓宽产品线,提供从服装、配饰到生活方式品牌的丰富组合。目前合作渠道已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百家买手店,商场及线上渠道。而当下四处开花的购物中心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实体商业,也必将在业态上布局更多新潮而富有特色的时尚设计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计师品牌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市场——那些渴望为生活注入意义并愿意为设计买单的年轻人们。

 

 

行业观察:上海时装周从重启到...

 

身处全球时尚格局变化与时尚体系革新的当下,中国设计师品牌或将迎来最好的时代。外部是全球时尚市场萎缩及疫情的长久影响,内部是内循环超大市场规模提振、人财物乃至创意产业汇聚的超级城市扶持,还有新生代对国货品牌的热爱加持,客观上都给予本土设计品牌更多成长机会。

 

设计师或品牌创立者如何在这样的大时代下面对个人所处的位置寻找方向,回归工匠精神是最好的出路。专注于一个品牌或事业,把热爱与核心竞争力投入其中,建立起自己和周边一系列人的联系,进而满足小部分圈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或从再大一些的格局来说,面对依然面目模糊的“中国时尚”,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华美学注入更具时代性的内容,建立起更为清晰的当代设计风格与话语体系?这样的工匠精神对当下是有意义的。

 

记得2021年的早春,当疫情阴霾初散,我游走在街头,发现这季时装看起来都是如此乏陈可善。或许因为2020年实体时装周的取消,缺乏设计师创意的加入和时尚商业趋势的分析,进而由潮流预测到季节性发布再到市场产品的时装工业生态圈一度坍塌。我们需要时装周,需要凝聚有影响力与创意的品牌,让诸多创意品牌之花在时装周这片土壤上盛大开放,进而串联起整个时装消费产业。这不是一种形式,这是一项充满机遇的商业和经济活动,乃至城市项目。上海时装周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一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起自主品牌的时尚话语权以及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